1491f9d821af3b.jpg    聽了一堂因果循環課程,這世上有許多人不相信因果循環的理論,不是他們不願相信,這牽扯上輩子的積債,會讓人難以相信。從以前,就聽著各類的節目、人們談論因果循環的疑問,是否可以信服。


  我們常聽人說因果、因果,每個人對「因果」的看法不一樣,有的人相信因果,有的人不信因果;有的人畏懼因果,有的人無懼因果。甚至有人說:「因果是佛教的專屬教義」。其實,因果是一個非常科學的理則,不管信不信因果,它都是一個存在的事實;無論信仰什麼宗教,所謂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因果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。


  事出必有因,這是不變的道理,因果循環代表著有因必有果。然而從出生的環境可模擬因果的倫理,總有人們哀怨為何我不是富家千金的孩子,生長在一個環境貧困的家庭;總有人們感嘆為何我不是有錢人家的貴公子,生長在農田鄉村的泥濘下;總有人們嘆息為何我不是總統的孩子,一出生就殘缺不堪,得了罕見疾病無法醫救。這種種的疑問,皆牽扯到因果。


  自己種的因,就必須承擔自己得的果。凡是任何事情一定有起源,總不會沒有因就有了果,自家沒有重蘋果樹,怎會長出蘋果樹,那豈不是很無理的世間。


  這正是所謂的善心人士會幫助弱小團體,不一定是要金錢的補助,也可以是心靈上的支持,為自己種下一些良好的福田,替自己消災解厄,其實真正能夠消災解厄的不是道士、法師、師姑而是自己,積德行善,即是。正所謂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是時機未到」。個人起了「因」,也會有「果」出現,「果」不一定會在今生顯現,有可能是下輩子,所以才會有「現世報」和「來世報」。


  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從這一生中,自己可以觀察自己週遭際遇,也含隱了上輩子自己所造的是非。「人為善,福雖未至,禍已遠矣;人為惡,禍雖未至,福已遠矣」。施捨慈悲只為了圖利自己,身旁禍害接連而來;施捨金錢只為了巴結關係,身旁福祿遠了,若能心存善念,自然的,施福,身旁禍害遠矣。


  其實因果循環和生態循環有何不同,水循環、大氣循環、碳循環皆是輪迴,沒有輪迴循環怎會有現今自然生態?沒有了輪迴循環怎會有人們不斷出生死亡呢?


  「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」、「要怎麼收穫,先那麼栽」,無論相信或是不信服因果循環,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,所以無妨。或許因果循環是面無形鏡子,當自己如何對待世間事物,事物就如何對待自己,對著鏡子展露微笑或是惡臉兇樣,我們也是得到這樣的回應。


  於是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往往是不經思考,沒有審理清楚的延續,若終止這些思想理念,會是明智選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me96582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